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高门毒后:陛下,别硬来 > 第两百四十一章 陈年往事全文阅读

第两百四十一章 陈年往事

热门推荐:

太后又道:“李成肆那孩子,心眼实,确实待你父皇就像待离王一般敬重,但那到底是别人的孩子,哪里就能和你比了?这做皇帝也不是说心眼好就能做好的,纵然那个李成肆生在后宫里,哀家也不看好他,你父皇到底怎么就中了邪呢?若真是到了必要时候,哀家也不得不……”

秦王闻及此当即反手握住太后,回头看了嬷嬷一眼,嬷嬷会意,转身带着殿中一干宫女都出去了,门也顺带关上。秦王见殿中无人,这才回头朝太后缓缓道:“皇奶奶可还记得玥贵妃?”

太后不明白秦王好好地提起那个可怜的女人做什么,于是点点头:“嗯,自然是记得的。那会儿你父皇刚登基不久,华阳家也是功臣之家,为了犒赏功臣,你父皇便娶了华阳家嫡长女,只是谁知道她会是个没福气的,早知承不了恩,你父皇也不会娶她了。有些事你不知道,在你母妃之前,你父皇便早早和华阳家长女定了亲的,也算是青梅竹马,只是后来为了皇位,哀家逼迫着你父皇娶了高丽公主也就是过世的那真皇后,原本这后位该是华阳家长女玥贵妃的。就算她承不了恩,也该是你母妃丽贵妃的,谁知道到今天,竟是一个有福气的也没有。白叫后位空悬了这么多年。”

太后说的委婉,这些事秦王如何能不清楚?高丽说到底是外邦,皇帝怎么可能让外邦的女人剩下皇嗣?这那真皇后想来也是个天真没心机的,明知道活不长却还是要嫁过来。至于华阳家嫡长女玥贵妃,秦王更是清楚不过了。

皇帝原本是喜欢玥贵妃的,只是后来遇上了丽妃于是变了心,但是碍于老臣们的压力,皇帝不得不娶玥贵妃。所以对于玥贵妃,皇帝是有一万个歉疚的心意在里头,虽然再不爱她了,但还是可以给她一世的荣华和安稳,皇帝原本是这么打算的,所以当时宫中万千佳丽,皇帝会去的也就丽妃和玥贵妃两个宫。甚至皇帝还将玥贵妃抬到了丽妃之上,这一切都是在弥补而已。

谁知道玥贵妃生产那天偏偏不幸失血过多,太医院用尽了各种法子都没能救回玥贵妃来,据闻小皇子也没有保住,跟着玥贵妃去了。那时候秦王还小,听说自己一个小兄弟还没出世就没了,心里头也难过了一阵,可后来长大些,回过头来调查的时候,秦王才惊觉,原来自己在这世上还有一个幸免于难的兄弟,那就是玥贵妃的儿子,寄养在离王府的世子,李成肆!

秦王那时候才知道,为何皇帝一直以来都偏爱李成肆,甚至允许他进太师所念书,还请了给自己授课的太傅教导他,不论是治国之道还是为君之策,倾囊相授。

“皇奶奶还不知道,您还有个寄养在外的皇孙呢。”秦王微微一笑,“父皇对李成肆心如何,皇奶奶该比孙儿明白。倘若他只是个亲王的儿子,父皇就算再糊涂,怎么可能糊涂道要将江山拱手让出去的地步?”

“你的意思是,李成肆是玥贵妃的儿子?”太后手一抖,对于如此大的惊天秘闻,太后心里一时难以接受,久久愣住没有话说,秦王握紧太后手道:“当初皇子相继遇害的事,不只是皇奶奶想到将孙儿好好护周全起来,父皇也想到了将李成肆偷偷送出去的法子。”

“那玥贵妃她是不是还……”太后回神问,秦王摇摇头:“玥贵妃是真的不幸去了,活下来的只有李成肆。”

经秦王这么一说,太后将前面的事全部串起来理了一遍,很多事就这么开朗了。难怪当初太后还觉得秦王没心眼,明明知道皇帝宠着李成肆,还对李成肆那般好,原来秦王只不过是看在李成肆已经是他唯一剩下的兄弟份上,忍不住想对他好罢了。

太后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秦王紧握自己的手,叹口气道:“难为你这么些年受着这么大委屈却一直没说出来。若不是如今李成肆被摆到明面上来,你也不会和哀家说这些吧?你父皇若是知道你对兄弟的这份心,想来也不会这么苛待你了。”

“皇奶奶言重了,孙儿不委屈,孙儿只是不希望皇奶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委屈了李成肆,等哪一日知道真相了,会后悔不及。”秦王定定看着太后道,太后见秦王事事想的周全,心眼也是实打实的对亲人好,忍不住越发心疼他,一把揽住秦王不住摩挲着他后背道:“哀家的好孙儿啊,若你再瞒个一段时间,说不得哀家还真对李成肆下手了,到时候你在储君一位上再没有任何阻碍,只是哀家若知道了真相,说不得到了阎王那里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外放的孙子。你对哀家的心,哀家都记在心上,你放心,就算李成肆哪一天真的回了宫,哀家必然也力保你登上那个位子!在哀家眼里,只你配的上这李氏的江山。”

秦王缓缓叹口气,“孙儿其实并没那么在意这个皇位,只是如今外有北方鞑靼,东有高丽,西还有蛮夷虎视眈眈,内又有谆王以及一股不明势力尚蠢蠢欲动,李成肆涉世未深,当不得大任,若真将皇位交到他手里,大蜀实为真忧。也许父皇听了会觉得孙儿这番话违心,也许父皇会说,孙儿若真是为了大蜀好,那皇位到了谁手里都是一样,孙儿照样会为了大蜀不辞辛劳鞠躬尽瘁。但皇奶奶可知道,孙儿惊叹于诸葛一世精明,却偏偏一出‘白帝托孤’让孙儿极为轻蔑是为何?”

太后摇摇头,“哀家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

秦王沉声道:“我若生为诸葛,绝不会有白帝托孤一事。孙儿并不在乎身外身后名,纵是在史官笔下会留下叛臣贼党的骂名,孙儿也势必会将刘备之子刘禅取而代之!胸中既有广纳天下的报复,又岂可因身为人臣而左右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