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农女医馆喜事多 > 第152章 赔不起全文阅读

第152章 赔不起

热门推荐:

姜漓漓瞪了他一眼,悄声道:“演戏而已,别想占我便宜。”

卫钦忍俊不禁地伸手,轻勾她的鼻尖,宠溺道:“还在因为我没陪你去买玉簪生气?”

他朝后招手。

书义上前,将一个手饰盒递到他手上。

卫钦接过,将手饰盒转交姜漓漓手中,眼光轻轻流转,声音悦耳动听:“瞧瞧,可喜欢?不喜欢,咱再去金箸玉器行选购。”

金箸玉器行?

姜冬雪一怔,随后,密密麻麻的妒嫉从胸腔里一直蔓延到大脑,如同藤蔓,将她紧紧缠绕,让她喘不过气来。

金箸玉器行,是一家以东家名字命名的玉器行,乃是古国最高贵的玉器商,在上京,是皇商的存人。

她曾看中一对最普通的簪子,都要一百两一只,可最后,师兄依然没舍得为她买。

姜冬雪微微抬起身子,看向姜漓漓手中那个雕刻着“金箸”二字的手饰盒,只见里面,碧绿的玉簪,青翠的手镯,透亮的耳饰,还有各种指环与项圈,皆是上等玉器,粗摸估计,价值在两千两以上。

不自觉间,姜冬雪双手攥得紧紧。

凭什么姜漓漓能得到这一切?

姜漓漓不懂玉器,更不知道“金箸”二字,在古国代表着什么。

她漫不经心把玩着手中的玉器,一抬头,就见姜冬雪只差气绝身亡,心思微转,便猜到,她手中玉器的价值不便宜。

这时,陈秀兰忽然喜气洋洋地开口:“六丫头,你真是捡到宝了,这金箸玉器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买得起,咱们县里都不够资格出售他们的玉器有,只有距离咱们这里三十多公里的天临郡才能买到。就你手上这些手饰,最少也要两千两以上。”

陈秀兰是个见过市面的女子。

曾有幸去过天临郡,被那里的繁华差点闪花眼。

可惜,她也只是进金箸玉器行逛了一圈,最终因为囊中羞涩,不好意思待下去,草草离开。

便对金箸的价格,却是多有了解。

而其他人一听千两往上的价格,全都呆懵了。

他们在地里打滚一辈子,也挣不到那么多银子。

胡翠花是个极有眼力界的,接着陈秀兰的话,一脸羡慕地赶紧说道:“也只有师傅这样的才能,才配得上这些价值连城的玉器。”

柳巧兰抱着孩子走过来,将头往手饰盒子里一探,顿时毫不夸张地羡慕妒嫉:“师傅,好精致的玉簪啊,我若是能得一只,就是梦里也要笑掉牙,师傅好福气。”

“……”姜漓漓。

她终于明白,姓卫的,为什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她送手饰。

感情是让整个姜湾村的人,知道他财力雄厚。

呵呵哒,她会瞧得上吗?

姜漓漓抬步走向姜冬雪,将玉器盒递给她,笑道:“瞧着冬雪姐的模样,是很喜欢这些玉器,眼见着,你即将当母亲,虽然没成亲,但孩子还是得生下来不是?我送你一对玉簪送行吧,当全了咱们之前的姐妹情谊。”

姜冬雪懵了。

姜漓漓竟然舍得将这么精致难得的玉器,给她挑选?

等等,不对。

怎么所有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是了,姜漓漓怎么会好心?她是借机嘲弄她。

嘲弄她眼界低下,嘲弄她为了嫁入济和堂,早早将自己的身子交出去……

姜冬雪猛地抬起手,朝姜漓漓手中的手饰盒挥去。

“别。”金玉竹手速极快地将姜冬雪一把拉起来,“弄坏了,赔不起。”

“噗嗤。”姜湾村的人都笑了起来。

尤其是陈秀兰、胡翠花和柳巧兰笑声最大。

“是啊,打翻了,可不是银子的事情,人家金箸玉器行卖不卖给你,都是个未知数。”

“冬雪小姐还是早早带着未出世的孩子,脱离姜湾村的户籍,跟着去济和堂享福吧。”

“我们师傅有这么财大气粗的夫君,某些人,还是自觉地离开,免得我们驱赶。”

金玉竹听得胸口一阵阵翻涌。

如此大手笔购买玉器送给女人,他是绝对舍不得。

今日抬来的所有聘礼,加起来也不过三百两银子。

当时,他还无比心疼,是姓孙的女人说,他过于小气,是入不了凌氏母女二人之眼的。

如今瞧来,果真如此。

金玉竹咬了咬牙根子,鼓起勇气,问卫钦:“六姑娘曾与我秉烛夜谈,难道公子一点都不介意?”

“本公子自是相信本公子的娘子,眼光高于顶,不是什么小蛐蛐也能入得了她的眼。”卫钦语气平静地说道。

小蛐蛐?

众人大笑不止。

金玉竹一口鲜血堵在喉咙,差点给堵过气去。

姜冬雪伸手扶住他,一脸可怜道:“师兄,带我和孩子一起离开这里好吗?”

她实在受不了。

她见不得姜漓漓过得比她好。

为什么吃了毒蘑菇后,姜漓漓不但没变傻,反而更聪明……

“小蛐蛐,走吧。”

“小蛐蛐,赶紧滚。”

姜寻和书义同时出声驱赶。

金玉竹本想问卫钦为何戴着面具,是否长得见不得人时,又怕卫钦说出更难听的话,只得作罢。

最后狼狈而逃。

他没有带姜冬雪。

他怕带着姜冬雪回县城后,会被姓孙的女人吃掉。

那女人就不是个正常人,武力值高得很恐怕,走路不是用走,而是飘,跟鬼有得一拼。

姜里正见此,要把姜冬雪浸猪笼。

杜娟死命护着,不允许任何人动姜冬雪。

姜冬雪要脱离户籍,保住性命,杜娟怎么都不同意,并指责村里人,说他们瞧着姜春不在家,欺侮他们孤儿寡母。

她要告他们。

再加上姜永安是个力气大的,姜春生他们根本靠近不了母女的身。

后来,杜娟的大儿子,姜永福也走了出来。

他是村里学业最好的,已过了童试,今年秋闱有望考上秀才,未来极有可能问鼎举人之路。

他向大家求情。

“里正爷爷。”姜永福行了个礼,说道,“我妹妹之事,宣扬出去,对咱们整个村的影响都极大。若不宣扬出去,我们会妥善处理这事,日后不会有其它村的人知道我妹妹的事,这对于咱村姑娘们的名声来说,更有利。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