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嫡女毒妃:盛宠世子妃 > 第三十一章 以死明其心全文阅读

第三十一章 以死明其心

热门推荐:

早年间,六安王由于朝政问题屡屡失败,屡屡被皇帝责骂,甚至让他让贤,让有能力者居之。

当时的六安王也只是二十有三,年轻气盛,禁不住这样的打击,最终日日沉迷于酒色之中,终日不回家。若是问老一辈人就都知道,那时的六安王可是有着风流好色第一的称呼。那时他已经迎娶了杨氏,而孩子也都三岁了。

司马子益的生母杨氏,是个多才的美人,识大体,在帝都中乃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当初谁都想着娶了这美人,谁曾想年纪轻轻的美人竟看上尚无权势地位的六安王。

杨氏看中六安王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勤奋,都刻苦而且还知趣,想来他能有一番作为也是时间的问题。可谁曾想,就因为一次朝堂整顿,彻底的打败了自信满满的六安王,杨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将只有三岁的司马子益每天都关在房中,不让他去打扰父王。

此后,每天六安王都睡在风华楼里,杨氏天天派人去请他回来,其实每次杨氏都是默默的在角落里看着六安王被奴才抬回府,每一次眼泪都不住的流下。

终于有一天,杨氏不再派人去接六安王。而是将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里,素闻杨氏多才多艺,其中她最得意的便是琴艺。那日,她将自己多年不碰的琴取出,弹奏一曲,动人心弦,凄凉不已,琴音婉转。就在动情处的时候,杨氏用力将琴弦一头折断,另一头用剪刀捡开。然后站在高凳上,将琴弦悬挂在梁上,自己将头套住,用力一踹脚下,就在凳子倒的一瞬间,一颗头颅也顺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地上杨氏提前预备的锦盒中。

杨氏聪慧,她想以死来换回夫君的心智理智,所以一切的一切她早就有所准备。她不让司马子益出屋,也不让他见她,为的就是让他习惯没有娘亲在身边的日子,也能好好活下去。而她的死,能换回她的夫君,因为他绝不会原谅是自己亲手葬送的爱。为此杨氏又留书两封,一封是写给六安王,让他重振旗鼓,照顾好孩子,还教他如何对司马子益解释自己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另一封信是留给司马子益的,是在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才交与他的,这写了什么,就无从而知了。因为在上一辈,司马子益好像没有收到此信。

也许是感应到爱妻的离世,那日,六安王从朝堂回来,并没有去风华楼,心中隐隐有着焦躁不安,总感觉是有什么大事发生。那天,他也异常的清醒,一路上再三催促抬轿人动作快些,可最后他还是觉得慢,从轿中出来,一路狂跑回府。府中的人都大吃一惊,没见过六安王这么早回府过。

六安王看着周围没有见到杨氏,没有见到孩子,心中更加惶恐,预感着出了大事。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随手抓来一个奴才就问道:看见夫人和小少爷了吗?

那人结巴的答没有,之后他又问好多人,答案都是相同的。他不知不觉走到自己的房门前,周围一片死寂,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不安会这么害怕,以至于让他走上台阶被绊倒了两脚,手颤抖着推了一下门,门没开,他又用力的推了一下,依旧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越来越害怕,抬腿就是一脚,力度十分强大。可里面的情景又一时令一直强撑着自己身体的他一下子瘫软在地。

满地的血,满地的血,血腥味一轰即出。六安王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呼吸了,他只觉得胸口沉闷,一样的堵塞。泪水不自觉的往外冒出,不知不觉的已经爬向那无头女尸身边,紧紧的抱着,任由那暗红色的血液流到自己的朝服上。他的嗓子如针扎一般,疼痛万分。他想喊,却喊不出,他想叫,却丝毫发不出声音来,心就像被万箭射中了一般,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痛。

他的管家发现了紧抱尸体的老爷,也是心一惊,不过他很快的镇定下来,上前安慰,说不要让他辜负夫人的一片心意。说的时候,管家都不敢看那具尸体,显然现场的恐怖也是无法想象到的。

六安王就这样抱着亡妻一上午,没有人前去打扰,也都不敢打扰,他们从没见过六安王这样的神情,绝望。赶巧,被困时间太久的小少爷实在是憋不住了,就从房里偷跑了出来。被婢女发现后,急忙大喊:小少爷快回来,快回来啊小少爷。

听到小少爷三个字的时候,六安王很明显的眼神一亮,唤来管家去拦住小少爷,不让他进院。然后六安王打开杨氏给他留下的锦盒,他明白,这是她对他的惩罚,可是以死来惩罚,这处罚的也太大了。他恨过她,可终究抵挡不住对她的爱。

在他整理好思绪后,先是派人到宫中禀告家中有丧不能上朝,随后又安排人将小少爷送到寺院半年,利用这一段时间办丧事,他明白她的苦心,自然不会让她就这么离去,一切安排好后,六安王将自己紧锁在房中,每日只差人送一日三餐,之后闭门谢客。

一个月后,他终于出来了,只见里面挂满了杨氏的画像,那画上的人就好像还活着一样栩栩如生。六安王的眼睛凹陷,在没有从前的意气风发,青丝变成白发,一下了老了十几岁,他将这间房设为禁地,谁也不能靠近,就像杨氏在熟睡一样,她是不喜欢被打扰的。六安王一有心事就会来到这里与杨氏诉说,又时常的在这间房里找到灵感,事业也稳步上升,在朝堂上终于站立脚跟,根深蒂固。

对于司马子益,他可以说是被保护的相当的好。六安王答应杨氏要好好照看他们的孩子,他不像其他父母一样的一味的以为溺爱孩子就是对他好,也不像其他人一样秉承着乱棍出孝子的信念棒打孩子。他张弛有度,奖罚分明,对孩子所有事他都会亲历亲为,他让他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他让他去学习琴棋书画,要他像他母亲一样成为有才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