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庶女惊华:腹黑战神求放过 > 第474章 往事全文阅读

第474章 往事

热门推荐:

“前些年这些皇子还小的时候,皇上便册立了衍儿为皇太子。”太后手握着一个袖炉,瞥了皇帝一眼后淡淡的开口说道,“之后头几位皇子便也都封了王了,该去自己封地的也都去了,可唯独这珩儿,皇上硬是要将他留在京城里头……当初朝堂上百官们为着此事一直争论烦扰皇上,不知道皇上可还记得?”

当年在册立太子之前,就有不少人觉得皇帝选择的储君一定会是陆之珩,毕竟皇帝对于陆之珩的喜爱,是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面的。

当时皇帝并没有直接言明这种想法,可是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首先提及到都是五皇子陆之珩,朝堂众臣们便也都心知肚明起来,一些大臣觉得未尝不可,因为陆之珩的能力摆在那里,做过的几件事情确实非常不错。

可是却还有不少大臣总是借着各类事情来暗地里指责皇帝,更有大臣明确的提出一定不能够立五皇子陆之珩为储君。

这其中的原因,便是五皇子陆之珩并非皇后所生的嫡系皇子,更不是皇长子,所以他没有资格……

当时的朝堂上面,众大臣虽然没有将对于这两位皇子的争斗放在明面上来,可是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却也差不多是将整个事情摆在所有人的面前了。

众大臣们吵归吵,在这件事情当中最为头疼的人也不是他们,而是十分纠结的皇帝本人……

对于陆之珩的喜爱,皇帝最开始可以说是爱屋及乌,因为特别喜欢陆之珩那已经去世了的母妃,所以对于陆之珩也很喜欢。而且陆之珩这孩子也十分的争气,几乎样样事情的能力在众皇子当中都排第一,皇帝也确实是动过心思要将陆之珩册立为储君的。

可后来为什么还是立了陆之衍为太子呢,这后面便与皇后的娘家有关系了……

总之当年会不会将陆之珩立为太子的事情就在皇帝下召宣布了正式册立的储君后结束了。

然而结束了的却也只有谁成了太子这么一件事情,因为太子是太子,皇帝是皇帝,太子有可能成为皇帝,更有可能只能够是太子……

一开始众人都没有发觉皇帝这暗藏的小心思,当他宣布要在几位封王的皇子当中加上年纪不大陆之珩时,大臣们以及太后皇后等人都没有反对。

毕竟之前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让皇帝不高兴了,这件事情由着他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更何况陆之珩封了王了,自然也会有自己的封地,用不了多久的时间他就要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了,到时候对太子也不会构成什么威胁。

可是众人没有想到,封王典礼进行了之后,其余的几位王爷们都陆陆续续的去了自己的封地,最短的一个月就动身了,最长的也不超过三个月,可是皇帝却是迟迟不肯开口提及给景王陆之珩封地的事情……

有大臣提过这件事情,可是皇帝却只当作是耳旁风。再有多一些大臣们提出来了,皇帝又说景王陆之珩的年纪还太小,不适合一个人就到那封地去。总之不管大臣们说什么,皇帝都自有一套自己的说辞,到了最后谁也没有能够成功的说服皇帝。

渐渐的……便也没有几个人提起来这件事情了。毕竟皇帝要留着自己的亲儿子在京城里,还是自己最喜欢的那个,你总是去开口一定要让皇帝送走这个儿子,到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但那些大臣们不说了,不代表没有人记得这件事情。记得最清楚的,便是以皇后为首的太,子党。他们深刻的记得之前皇帝曾经想过立陆之珩为储君的事情,所以一直将陆之珩视为眼中钉,最后更是闹出来了皇后娘家几个在朝廷里做事的人要罢官的闹剧……

可即便是如此,皇帝也没有将景王陆之珩给送去封地,反而为了惩罚这些人威胁自己,特地下旨让人在京城造建了一座景王府……

皇帝要将景王留在京城,甚至还特地给他在京城造建了王府,这个消息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惊天动地了。

当年事情闹得有多大,此时的皇帝仍旧还是历历在目。当时大臣们都开始给自己进言,即便是之前那些赞成自己立陆之珩为太子的大臣们也不例外。

因为他们觉得,没有立太子之前,你要立谁都可以。可是一旦一个册立为了太子,另外一个封了王爷了,那那个封王的皇子就必须去到自己的封地去。

从大周开国以来,可还没有哪个王爷像景王陆之珩这般,一直待在京城里头的,这是规矩,必须要严格执行的规矩。

可是皇帝偏生就是个个性鲜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人。别人说什么他不管,他非就是要将陆之珩留在京城里面。

时间久了之后,反对的声音也就慢慢的小了不少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精力一直为着一件不能够得到结果的事情这么闹着,而且那些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皇帝的态度仍旧是那般,日后也定然不会再因为其他的事情而改变主意了,索性许多人就放弃了。

可就是如此皇帝像是拿捏住了所有人一般,又开始弄出来其他令人震惊的事情了。

太子不让他进东宫住着,而是另外给他建造了一座太子府,也在京城当中。只太子能够去上课的太子太傅那里,陆之珩也被允许跟着去。很多只有太子能够做的事情,陆之珩也能够做了。

慢慢的,所有人便看明白了,即便是皇帝已经册立了陆之衍为储君了,可是皇帝的内心却仍旧还是没有放弃。

他想要让陆之珩去跟陆之衍竞争!

这个想法是极其可怕的,大臣们在反应过来了这是皇帝步步为营所设计的计划之后,一些人又开始像之前那样开始反对。

可是除此之外,另外的一些大臣们也开始思考,皇帝这么一步一步的做法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