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不识明珠不识君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太后重压(下)全文阅读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太后重压(下)

热门推荐:

明前立刻跪下道谢,董太后平静得招呼她平身。

命妇们相互递着眼色,心情雀跃得看着董太后与这位“太子妃”的初会。有时候什么话也不用多说,人们就自然而然得明白了这种浮出水面的关系。董太后和范明前还未见面就知道她们必然是“冷对关系”,而不是“融洽和睦”的太婆婆和小孙媳的关系。

人们都明白,两人心里也明白。明前也很清楚她将面对的是什么局面。

一个身世太复杂,太具有传奇性和不凡经历的女人是不受人欢迎的。尤其是即将嫁入贵胄阶层的女人。豪门贵妇们把她当做闲聊的对象可以,要把她当成与自己同阶的贵女,将来还要向她三拜九叩、俯首听命的天子之妻。就必然不甘不愿了。

越是出身高贵的女子越把“身份”二字看得很重,她们很重视这个高人一等的贵族身份,也百般维护本阶层的权利,防止外来者侵入。也形成了类似“官官相护”的贵族小圈子。这种保护,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孙女们未来的权利。所以京城贵妇们下意识得防御着外来女人嫁入京城,或是普通女人嫁入高门。这阻住了她们或她们女儿的婚嫁攀升之路。

范瑛犯全了两项忌讳。一是从边疆嫁入京城。二是普通女人想嫁进宗室皇族。范瑛是范勉和淮南王氏之女,出身很好。但她在四岁多被拐走时,就已经脱离了京城官宦之女的阶层。十岁被找回后,范勉与姨母王夫人尽力得教导她做回丞相小姐,却因为她要嫁到北疆,就没有刻意带她重返京城的贵女圈子。也就是说,她从未融入过大明贵族阶级的圈子。

这么多年来,生活经历不同,做人做事的方式也不同,眼界胸襟也不同,那么她的人生圈子也必然不同。范瑛在四岁时就被大明的贵胄圈子放逐了,现在她想回到京城嫁入宗室,就是全无根基得孤身奋战,前途堪忧。杨皇后是夫贵妻荣,成了大明皇后。贵胄圈子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下来。范明前却还未嫁给太子,现在想让大明最眼高于顶的贵女圈子接纳一位身份不明浑身麻烦的女人,为同类为皇后。这可比男人们挥剑直取“皇位”困难多了!

代宗和太子可以带兵攻城,赢得自己应有的身份地位。女人却不能举刀逼着贵女圈子认可自己。

所以,她人还没有到场,满御花园的诰命夫人和宗室嫔妃们已经充满敌意地“反对”这个奇怪的劫匪女嫁给太子了!

董太后做为大明贵女的代表人物,于情于理都必须要在最前线维护“贵女体制”反对范瑛了。所以,明前注定不可能“取悦”到她的。明前心中暗叹。

董太后早就看透了这套把戏,身不由已得被推到了反对范瑛的最前线。她压下了心中想法,不动声色地问:“这位就是范丞相的女儿,多年前在京城失踪的范小姐吗?太子宣布要迎娶她做太子妃,会不会太仓促了些。我和皇亲们还不了解她呢。”

命妇们脸含微笑,心藏不屑。

杨皇后忙微笑着解释:“正是她。这不,我带着她来这儿就是准备介绍给大家呢。这件婚事是妾身多年前与范夫人王玉贞定下的婚事。早行过三媒六娉之礼,皇上也同意了。明前这孩子命运多辄,从小就不顺。好在老天有眼,总能帮着她化险为夷,顺顺当当地活到了现在。才成就了这份姻缘。”

杨皇后性情温婉,心是九窍玲珑,也是个久经宫纬的贤能女子。当然明白这满御花园和宫廷的弯弯绕绕儿。她立刻把话题引向了两人幼年订婚,明媒正娶,是天作之合的婚事了。

董太后面上带着娴静文雅的笑,眉眼专注得看着明前,黑眸里倒映着少女娇憨的脸:“不错。这婚事确实是你们两家从小订下的,也算是老天安排了。太子可满意?范小姐也同意了?”

杨皇后笑了:“太子自然满意。”

明前也立刻含羞地跪下:“明前也愿意遵守亡父亡母的心愿,嫁给梁王殿下。”现在可不是害羞的时候。

董太后眉尖轻蹙,眼含嗔怪,看着性急的小女孩笑了:“我知道你父母双亡,只能自个儿拿主意。也不怪你。你即然能在前线战场上立了大功,也该有点胆量和主心骨儿决定自己的婚事。你想嫁便成了。”

“太后勿怪,明前失礼了。战场上立了大功只是凑巧。”明前粉面绯红,慌忙请罪。她被太后轻轻讽刺一下也不介意,带着稚气向太后详细解释着:“我在战乱中走失后,就留在了乡间修养。后来正好遇到了敌国将军以为我是他的侄女,接我去了鞑靼国。其实我不是他的侄女呢。他后来和他们大汗不和,就造反了。我也是阴差阳错得才帮上了忙,赢得了这场战争。这不是我的功劳,这都是太后、皇上和皇后洪福齐天,是老天保佑我大明朝打赢的。小女子无功无德,实在不敢占了功劳。太后娘娘就不要取笑我了。我反而要多谢皇上太子在战场上救了我。”她孩子气得娓娓讲述着战场诸事。似乎是生怕众人又把功劳放在她身上。少女把皇上太子的英明决策,大明将士的勇猛杀敌,和边疆边民们的全力支援着重得描绘了一遍。满御花园的命妇贵女们听得连声感叹。

王太后也听得入了迷,轻声感叹着:“可怜的孩子。你在乱军里逃得活命,一定吃了不少苦头吧。”

明前神色工整,眼珠漆黑,恭敬地向王太后施了一礼:“多谢太后关心。我未吃什么苦头。只是在虎敕关战场上走失,连着两年都在大山里养伤。北疆的凤大人奉太子之命暗中保护我,也没受什么山民的气。后来被敌国将军掳去,也立刻遇到了先皇。先皇陛下是认识我的。他努力得与敌人周旋额外得照顾着我。先皇临死前也不惧怕敌国的威胁,誓死不降,以身殉国。可惜我与他隔得太远,还被大火烟雾熏晕了,没能救出他。他是个有仁有义有风骨的大明皇帝。后来我被救下后,才知道他……驾崩了,我心里也很震惊难过。”

贵妇们人人侧目,眼光深沉,内心翻涌着各种感受。

王太后感激地瞥她一眼,又拿出手帕拭泪了。

董太后也怜爱地看着她,命人扶起她赐座。口气深长地说:“果然是个心的善良,聪明懂事的好女娃。难怪太子一心一意地要娶你了。”

“可是,光有好心也不成的。流言害死人啊。我最近倒听说了不少谣言!”董太后忽然细眉挑起,秀美的脸阴沉下来,声音趋厉。猛得变脸了!顿时,整个御花园凉亭周围像笼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空气发寒,人人战栗。

“满京城都沸混扬扬得流传着一些奇怪的谣言。说什么‘女人在战场上两面叛国’,‘相女和劫匪女真假颠倒了’,还有什么美人丫环亲自去衙门状告被恶姐抢走了身份,造成了本朝第一大冤案的谣言!弄得整个京城乌烟瘴气,各个衙门都沸扬不止,气得我好几日都没缓过劲来。我非要好好得整肃一下谣言,什么时候大明皇家也成了愚民乡妇们嘲弄讽刺的对象了?!如果这种立大功和真假相女的事成了百姓们的闲话,会使我皇家蒙羞的。来人啊,传令九门提督巡城时,再听到有人传闲话就乱棍打死!”

立时有太监传下懿旨,交九门提督督办。命妇们都神情大变,杨皇后也眼光黯淡,没想到董太后一张口便说出了这京城里最致命的谣言。把事情揭到了明面上,直指明前的两个致命处“立大功和身份”。明前却稳稳得坐在赐座上,眼观鼻,鼻观心,面容端正,神色淡定,双手抚着茶盏,全身纹丝不动,就好像她首次听说有人已经把这件通天大案告到衙门去了。完全不放在心上。她反倒还劝着董太后不要为流言着急上火。

少女神色淡然地劝慰着太后,“谣言即是谣言。不信它它就是谣言,信了它它才变成了‘真话’。而这件被人诬告的原案出错,相女和劫匪女颠倒了的事,注定是个弥天大谎!”

董太后面容含笑,一只雪白的手从桌上的红石榴果盆上轻轻拂过,转怒为喜了。向明前笑道:“你是个好孩子。懂事明理,从来不给我和朝廷添堵。”

明前立刻道谢。她像是想起了什么,面色有些怀念:“臣女从小母亲早逝,被父亲教导长大。父亲常教我要懂规矩,知进退,知道自已是谁又该做什么事。我能有今天都是亡父之功。可惜父亲也亡故了,我不能服侍在他身旁,多听他的教诲。”她提到了伤心事,眼圈微红,黯然地叹息道:“虽然我们父女相处的时间很少。但是父亲故去,留下的孩子才始知父母恩情。父亲常说他愿意为国为民奉献出一片身心,做女儿的我也自然想学他为国分忧。”

董太后白玉的面颊上透出悲容,脸色很严峻:“范丞相是为了救先皇才战死沙场的。他一介书生,做出了很多武人都做不出的事。是个为国为民尽忠职守的大忠臣!我……我对他也很钦佩。看到他的死讯奏折时,哀家也很难过。”

杨皇后眼神一动,想张口说话。忽然又闭住嘴。

明前眼露憧憬,再次谢过太后。带着一种小女孩的娇气和轻松说:“臣女已经没有了父亲,只有一个未婚夫,所以想嫁给他。现在却多了这么可怕的谣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谣言和恶意诬告了。只能求太后想个法子,解决这个难题。明前会感激太后一生一世的。”

董太后笑了。旁边的老女官老太监也笑了。诰命夫人和宗亲们也笑了。人们脸上带着笑意眼神复杂无比。

董太后疼惜地看着明前:“我都半截入土了,你还说要仰仗我这个老婆子。罢了,我平生最恨这种不实谣言,也不忍心见你被流言所伤。我们就赶快想办法弹压下谎言。只是这个‘案子判错真假相女颠倒’的谣言已经传遍了全国,还有些虚荣女子跳出来说自己才是真范瑛,把御状告到了衙门,甚至神通广大的把状子递到了我跟前!我很难不理不睬得靠打板子强压下去。真让人伤脑筋啊,我得彻底查明案子真相后,再下重手去管治。不然,恐怕会伤到已故范丞相和皇上太子的颜面的。”

“明前明白太后的苦心。请太后尽管调查去重手管制,还我的清白。”明前坦然地笑道。

她这般坚定、坦率的作态,使董太后与诸位命妇也有些凝神了。董太后老道精明,不是一两句面子话就能蒙混过关的。她面容含笑,凤眼微闪,沉吟着就决心要从此处开刀解决范瑛嫁太子之事了。她向命妇们笑着说:“这孩子这般坦荡,倒教我有些不好意思了。我也不能太滥信谣言和偏心了。”

诰命夫人和后宫嫔妃们齐声笑道:“您自然是最公平的。”

董太后笑容满面,发下懿旨:“好,太子娶范瑛为妻这件婚事我准了!即然是父母从小订下的婚事。就要遵守婚约。范丞相也是为了救先皇死于战场,是我朝的大忠臣,不能让忠良死后寒了心。我准了太子和范瑛的婚事。范瑛就是太子妃。至于其他的想求我赐下婚事的高门淑女和门当户对的公主,也不能越过这门婚事。这是范瑛从小应得的福份。自古就是夫贵妻荣,男人们也常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小藩王也不能做了太子就翻脸不认未婚妻了。太子殿下不忘旧情很好。”

御花园的命妇们都有些躁动不安。几位高门夫人明显有些沮丧,站在杨皇后身后的两位东察公主也神色不豫。董太后竟然撤退了?同意这个明前嫁给太子做皇后了?这简直是打大明贵胄圈子的脸啊。

“但是……”董太后雪白的手指点在面颊上,眼里透出了一股寒意,瑞丽端正的脸微笑了,眼睛眯得细长:“但是,那也得是‘范瑛’啊。得是范丞相范勉和淮南王家的王玉贞夫人生的亲女儿,才能嫁给太子,做我大明朝的皇后。可不是什么乡下女、劫匪女就能随便得李代桃僵的嫁入皇家的。这么满城满国哄动的谣言也不是一句‘我是范瑛’就能糊弄过去的。太子年轻情热,看不透世情。皇后身体不便,没空主持此事。我这个历经三朝皇帝的半老婆子就厚颜得代为主持此事了。我定要判明案子找出真范瑛嫁给太子。太子可不能娶错皇后。如果找不到真范瑛,这婚事就做罢!太子另选高门淑女为妻!”

顿时,满堂命妃们尽皆大喜!东察公主也大喜。太后还是反对了明前为后啊!

杨皇后勉强地笑着说:“这时间可就拖得长了。太子已经二十岁,还未娶亲……”

董太后向她淡淡一笑:“别急。我这个老婆子会尽快解决此事的。不耽误太子娶亲。”

明前心中暗叹,跪下道谢:“如此最好。太后主持公道,明前必然能在天下人面前得回了清白身份。明前多谢太后恩典,一切都谨遵太后的懿旨。”

真是聪明人好说话。

两个人同时面露微笑,眼光相对心中森然。

董太后赢了大半局面,心中舒畅。笑盈盈地伸手招呼老女官:“我记得元熹最宠爱的锦衣卫,就是发现案子救范瑛回朝的那个,长得跟个大姑娘似的漂亮小伙子。叫什么来着?”

“叫‘崔悯’。现在还是锦衣卫指挥使之职,在前线领兵。”

明前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身上储了半天的热汗一下子披下来了。她撑住身体站得挺拨,心神不乱,坦然笑道:“我与太子已经派人去前线召他回京。我想当面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给他封赏。”

董太后很满意:“这样做很对。你们都是又懂事又会做事的好孩子。崔悯当年审判了你那件旧案,抓住了劫匪,救了范瑛回京。他肯定知道些内情,我们一问他便知。”

命妇们齐声称是,明前与杨妃也相视微笑。这场御花园的接见终于告一段落了。女官太监们领着各位贵妇欣然入席,共同庆祝新皇后入宫。

明前脸上带着笑,却觉得背心潮潮的,全身都在燥热。汗水一遍遍得打湿了内衣,仿佛浸透了外面的礼服就要暴露到人前了!

——这番对话云淡风轻,底下却暗流汹涌。如狂风巨浪般的打碎了整座御花园。花园里处处是美人美食和笑脸盈人。却无疑于一场刀不见血,凶猛狠毒得厮杀。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霍霍刀光!

所有人都来摘胜利果实了,所有人都来报仇了。

王太后恨透了她!传言中她是和朱元熹并肩捆绑在敌国城头的。她这个身体柔弱的女子逃得了活命,一个壮年男子朱元熹却被万箭穿心、烧成了焦炭。她本人还是敌国将军的“侄女”,前线都是朱堪直父子的兵马,谁知道在边境城头上发生了什么,她又在里面如何翻云覆雨?王太后对她产生了极度的愤怒和杀机。她怀疑她与北疆众人联手杀了朱元熹,还想嫁给太子执掌后宫。她不会让她轻易如愿以偿的。

董太后也明显得不赞同太子与范瑛的婚事。她和她身后的全大明贵胄圈子都很厌恶这种名声巨大、带着风头的傲骨女子进宫,搅乱后宫的秩序。也不愿意让代宗选择个“自己人”做皇后。董太后和清流内阁还没有放弃与代宗争夺政权。而且,她已经详细了解了这件“小女孩幼年被拐判案时没确定谁是真范瑛”的案子。开始怀疑她的身份,是鱼目混珠的假范瑛了。两边相加,她宁可错杀三千,也不会放过一个嫌疑。她不会让嫌疑人做皇后。

两人先后过了三招。董太后先借口对她不熟悉,杨皇后极力证明他们是自小婚约。而后又对她两年的乡女生活起疑,暗指她身处乡间不清不白的难做皇后。明前就顺手把北疆的凤景仪、太子都拉出来抵挡,太后总不能质疑代宗和太子自己吧。之后明前不得不主动提及亡父范勉的功绩,董太后只得让步,认可了忠臣之女可以做皇后。但最后她却抛出了最有力的一招。范勉之女可以做皇后,假范瑛可不能做皇后!明前想嫁太子就得先证明案子没判错她是真范瑛才行。

一场恶斗,真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句句话见血,刀刀都致命啊!

董太后不愧是宫廷出身的铁腕女人,手腕高明,心机深沉,见微知著又凶顽得绝不后退。

明前觉得浑身一阵冷一阵热的,头都隐隐作痛了。她斗不过董太后的,杨皇后有些担忧地看看她。

御花园的百花花木间又走出来了一位华丽宫服的女子。艳红色的宫装明亮耀眼,云髻高耸,周身都是珠光宝气锦绣绸缎。她拖着长长的坠地披帛轻快地越过众人,扑到了两位太后御座前。娇声叫道:“两位母后,女儿向你们行礼了。祝母后们万寿无疆。”

两位太后笑逐颜开地扶她起身。锦绣宫装女子笑吟吟地站起身,依偎在董后身边。

宴席中的明前坐在杨皇后身旁,闲闲得抬眼看去。猛然间打了个激灵,浑身又出了一层重汗。

那女子明眸皓齿,有一张艳若牡丹的端庄美艳的脸,一身如火般的红彤彤宫装衬得她富贵华丽明艳过人。有点熟悉,她似乎认识!明前猛然间想起了,这赫然就是两年前与她分别的大明长公主益阳公主——朱益阳。

明前长长得吸了口气,从头到脚都凉透了。两年来悄无声息的朱益阳,竟然从北疆走过了万水千山回到了关内。又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