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锦绣庶女:王爷请矜持 > 第三百七十六章 登基大典全文阅读

第三百七十六章 登基大典

热门推荐:

日子转眼便就到了丰黎登基那日。

丰黎登基,同时又立苏倾漓为后,这也算是件大事了,何况是在经历了战事之后,众人的情绪都有些不高,而丰黎登基这样的大好事,自然是要大家都一道乐呵乐呵的。

这一日,苏倾漓早早地便起了,她今日要陪着丰黎一道受众臣朝拜,也得换上皇后的朝服。皇后的朝服本就是麻烦,尤其是参加这些重大仪式的,苏倾漓早早地就起了,还是折腾了许久。

等丰黎过来时,苏倾漓这才刚打点完。

丰黎走到苏倾漓身边,站到了她的身后,看着铜镜中映射出的人儿,丰黎脸上也露出了笑意。虽然,当初那个让他决心夺位的人已经不在,但是好在他的身边又多了一个她,一个能够陪伴他走完余生的人。

“你今日很美。”丰黎柔声感叹。

苏倾漓笑了笑,视线落在铜镜上,看着那个站在自己身后的男人,心中也是温柔一片。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苏倾漓也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还能找到一个与她相守到老的人,而这个人还如此优秀。

苏倾漓伸手,握住了丰黎的手,也不说话,只是偏头,将自己的脸挨着丰黎的掌心,心中便就温柔一片。

“真好。”苏倾漓柔声道。

丰黎也笑了起来,是啊,真好,他们都还在。

丫鬟们站在一旁,看到自家的两个主子即使经过了那么多事,还依旧这般恩爱,心里也是为他们高兴。

时辰已经差不多了,丰黎也不在此久留,很快便就起身离去,此刻他们会分别而行,丰黎登基,也需要去皇庙昭告列祖列宗,苏倾漓也是需要去的,不过两人并不在一块,待行完了礼,两人才会汇合,随后接受众臣朝拜。

当两人相携着,站在宫中高台上,看着底下一众人匍匐在地,高喊万岁千岁时,丰黎微微握紧了身旁人的手。虽说帝王这个位置,是许多人都想要的位置,可真的到了这个高处,你便会发现,其实很寂寞,高处不胜寒,所有人都站在你的脚下,而你却只能是一个人,幸好,幸好他的身边还有她。

苏倾漓感受到了身边人情绪的波动,转头看了丰黎一眼,随后回握住了丰黎的人。

两人相视一笑。

那一日,丰黎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宜,是为宜安帝,同日,封苏倾漓为后,将其嫡子丰玄诚立为太子。这一日,是丰朝史上最为津津乐道的一日。

在丰朝经历了内乱之后,这位平定了乱世的君王终于登基,而他身边站着的则是相府的千金,受万千将士尊崇的皇后苏倾漓。苏倾漓在丰朝的历史上也留下了传奇的一笔,那个在京城内乱时,逃出京城,随后陪着丰黎起兵挥军北上,又以己之力,说服安国国君相助,拿下与安国的和平国书。传闻,丰黎与其更是鹣鲽情深,在当日迎娶苏倾漓时便就已经许下誓言,终身只娶苏倾漓一人,而之后,丰黎也的确做到了。

在登基之后的第二日,丰黎在二日早朝上便就连发了四道旨意,其中有一道,便是撤去三年选秀,在他在位期间,后宫只此苏倾漓一人,绝不再娶。

这道圣旨也是震惊了群臣,不过当年丰黎则是当着众人的面许诺,如今颁发这道旨意也是正常,何况苏倾漓不同于一般皇后,这位皇后在诸位将军中的名望即高,而且又有玄清大师天命凤主的签言在身,众人也不会去说苏倾漓是妖后。

何况,与丰黎的其他三道旨意相比,这一道属于皇上的家事,也倒不值得他们多加关注了。

丰黎在登基第二日,连发四道旨意,这一措施也同样被记入了丰朝史记中,被后人津津乐道了许久。这第一道,乃是废除选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第二道,是对丰缇等有功之士的奖赏,丰缇在文王的身份的基础上,又被赐虎符,掌管一方兵马,这也是让众人大跌眼镜,丰缇的势力还是让人忌惮,但是谁也没想到丰黎登基之后,非但没有打压丰缇,反而是给了他全心信任,而之后,林莫停等人而已都是论功行赏,而苏相因告老还乡,丰黎只是赏了一些钱财,不过苏恒苏钧宁却也在朝上站立了脚跟,而苏言更是被钦点为皇商,在丰黎在位期间,便绝不更改。

这一道道的旨意下下来,文武百官都是心惊的不行,但是也都是心悦诚服,这些都是他们在这场战役中拼死赚来的,也的确是对得起这个赏赐。

而这第三道旨意,便是免三年税收。这道旨意,也是大大震惊了朝臣。经历了战乱之后,丰朝国库空虚,尤其是还在给了安国一笔钱之后,国库里早就没有什么钱了,这个时候,不加重百姓赋税便已经是不错了,但是丰黎却直接是免了三年的税收。

百姓在经历了战乱之后,日子也难过了许多,要让他们依旧交税的确有些为难,这些大家都懂,但是还是震惊丰黎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当即,便有大臣提出反对,虽然丰黎这样的举动是为百姓着想,可是国库一旦空虚,如何养兵,如何去应付一系列的事。

丰黎倒是纯然不在意,直接就在早朝上发了话,三年之内,丰朝的一应开销,都由他的私库中拨出,而同时苏言以皇商的身份也表示,日后将会把自己的三成收入上缴国库,丰黎便又夸奖了苏言一番,最后还赐了一个免死金牌给苏家。

这对苏家来说,的确是天大的恩宠,却也是他们该得的,众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苏家一家可是都是有功之臣,何况如今又出了个东宫皇后。

不过,这三道旨意,却全然没有第四道旨意来得让人震惊。

丰黎下旨,择日要亲自前往安国,向安国陆老将军一家谢罪。旨意上直接就将先帝如何设计陷害陆老将军一一列举,之后丰黎便就昭告天下,丰朝皇室有愧于陆家。

谁也没有想到丰黎会颁发这一道旨意。其实当年陆家的事,大家其实心里也都是心知肚明,分明就是两国交战时,先帝设的离间计而已。

虽说战场上用些诡计也无妨,但是陆老将军这一代名将却因此陨落,也不得不可惜,而且死后还背着这么一个罪名,不是没有人想要替陆老将军平反,可那是丰朝皇帝干的事,谁敢去反对?谁也没有想到,在丰黎登基的第一天,便就发了这么一道旨意,不止震惊了丰朝,也震惊了全天下。

后人史书上,将这四道旨意并称为宜元四举,而丰黎也因为这四道旨意,便就被后世评定为丰朝第一君王,是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后人提起丰黎,都不得不提一个明字,明正道,明百姓疾苦,明过失。

当然这已是后话。

选秀被摈弃的旨意下下来的时候,诸位大臣还是想要抗拒的,可是这后面的几道旨意下来之后,有的则是担心这一番的人事变动之后,自己该何去何从,那些正义些的,也觉得丰黎是个明君,能够做到如此,实在是不容易,何必再因为一些后宫的家事去为难丰黎,更何况如今丰黎也已经有了太子,有了皇嗣,倒不是什么麻烦了。

这个早朝注定是不平静,却也是平静地过去了。

因为宫中只有苏倾漓一人,苏倾漓也悠哉得很,宫中宫女的管理有素沂四个丫鬟管着,苏倾漓也不用愁心,若是真的需要苏倾漓烦恼的大抵也就是先皇留下来的那些后妃。

按说,先帝的后妃,有子嗣有位份的便能留在宫中,而那些没有子嗣的又不是什么妃位的不是削发为尼,一生为先帝守寡,便是陪葬。

这两个都不是什么好选择,苏倾漓也不想这么一些人无辜就被毁了下半生,而且不看不知道,一看,先帝的后妃也的确有些多,足足有三四百人。虽说苏倾漓也杀过不少人,但是这样无辜的人,苏倾漓也下不去手。

反正都已经改朝换代了,那些腐朽的规矩也该改一改了。

苏倾漓直接给了这些后妃自己抉择,殉葬,出家守寡,或者便就收拾包裹回家,日后与皇家再没有关系了,至于那些有子嗣的后妃们,如果她们想要留在宫中也可以,但若是想离开,苏倾漓也会安排。

原本已经绝望的后妃们,听到苏倾漓的意思之后,顿时喜从心来,纷纷都收拾了行李准备归家,就算是那些有皇嗣的后妃也有不少就选择了离开。如今先帝已去,她们再留下来也就已经没有必要了。

那些家中有女儿在宫中的,听到宫里传来的消息,也欣喜了起来。毕竟是自己的血脉,反正待在宫中也没有了前途,与其去陪葬或者是守寡,能回家那也是一件好事。

也因为这件事,众人对苏倾漓这位皇后多了一丝敬重,而苏倾漓这一举措,同样也被记入了史册。

苏倾漓也是丰朝历史上着笔最多的皇后。

【作者题外话】:嘤嘤嘤完结倒计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