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天工造物:盐韵情 > 第24章:碓架之妙用全文阅读

第24章:碓架之妙用

热门推荐:

三月初,春光乍现,万物开始复苏,第一座碓架便在此时正式完工。

在众人的簇拥下,由公明带头,同参与制作的木匠一道,将碓架抬至井口。

望着这座改良版的超大号“足碓”,众人既惊讶又好奇,该如何操作这个大家伙呢?

公明设计的碓架高约一丈,底座宽约两丈,设有四个碓板,可供四人踩踏。

用缠绕好的几股麻绳缠绕住类似滑轮的东西,一头连接粗壮的树桩,另一头拴住重约几十斤的铁钎头。(杠杆原理)

看似庞大,实则乃足碓的改良加工版。

“公县长,这碓架的用法与足碓一样吗?”有人好奇道。

“几乎一致,不过,需用更大的力气来踩踏,所以这碓架啊,只能给大力士用,哈哈哈!”公明笑道。

“哈哈哈...”其余众人也纷纷大笑。

“可有大力士上前一试?”公明看向众人,问道。

“这...”

众人相互对视,稍显踌躇。

公明扫过人群,指着前排那几个跃跃欲试的少年,喊道:“几位少年,可想一试?”

“我愿一试!”

见公明看向自己这边,其中一名少年上前一步,信心十足。

“我也愿一试!”他身旁一少年也随即附和,并上前一步。

“我也想试!”

人群中的梅下雨也站了出来,却被梅珍急忙拉了回去,“你凑什么热闹!你踩得动吗?”

“我踩过足碓,不都一样吗?”梅下雨挠了挠头,略显不解。

“哪儿一样了,没看碓架是足碓的好几倍吗?你看看那几位哥哥,再看看你,别把你的小细腿儿给折了!”梅珍嗤笑道。

梅下雨撇撇嘴,不再言语。

“让我也来试试吧!”

王奎笑着走出人群,与自告奋勇的三名少年一起,朝碓架走去。

“扶稳这里,踩这里...”

公明给他们讲解了一下用法后,便让他们独自操作了。

“来,我数一二三,我们一起。”王奎对那三名少年说道。

“好!”三人同时点头。

“一二三,跳!”

王奎大吼一声后,与那三名少年一同,跳到了碓板上。

“砰!”

由粗树桩做的碓板应声坠地,砸在地上,便形成一个浅坑。

“来,我再数一二三,我们就往下跳。”王奎又说道。

“一二三,跳!”

四人同时跳下,碓板扬起,铁钎头垂直坠落。

“砰!”

一声巨响后,四个铁钎头同时砸向井底,击碎地面,溅起碎石无数。

“好大的动静啊!”

“这下不给下面砸出几个大窟窿来吗?”

众人带着好奇心,纷纷涌上,围着井坑张望。

“阿姊,快看,砸得好深啊!”

梅下雨也趴在井边,好奇地瞅着下面。

“爹爹,这钎头的力道就是大,你看,砸出的碎石颗粒比铁椎夯出来的细小许多呢!”梅珍也俯视着井底。

“是呀!可以省下许多人力了。”梅泽点头道。

“好啦好啦!别围着了,待我们多踩踏几次,再来看看下面如何。”王奎冲众人喊道。

“来来来,快往后退。”蒲县长急忙带着众人退后。

“来,还是我喊一二三。”看到众人后退至安全地带后,王奎看向那三名少年,说道。

随后,便听得王奎一句“一二三,跳!”三名少年与他一同,跳上碓板,将井底的钎头提了上来,再往下一跳,钎头再次砸出,又是一声巨响。

“砰砰砰...”

钎头凿击井底的声音在漫山遍野逐渐传开......

有了碓架,在代替人力凿井的同时,也让清淤工作变得简单,直接向井内灌水,用扇泥筒提取泥浆便可,除非遇到工具掉落或者淤泥堵塞井壁的情况,几乎无需工人下井,由此便减少了井下作业的风险,也让凿井的进度大为提升。

不过,此种方法也蛮消耗体力,一人踩踏一个时辰,便已感觉双腿力乏,因此,梅泽在剔除掉年老的山匠后,又招来一些年轻的工人,并增加了一些士兵,大家交替干活,让碓架不停运作。

随后,公明与木匠一同,又打造了三座碓架出来,由此便有四座碓架了,三座作业,一座备用。

复工当日,刘衍带领众人再度祭天后,便由梅泽带领第一组工人,走到碓架跟前,准备复工后的第一凿。

站定后,梅泽看向那几名工人,大喊道:“开凿了!”

“开凿了!”工人随即附和。

“砰砰砰...”

碓架在工人的运作下,将井底打凿得震耳欲聋。

随着井底的加深,绑铁钎头的绳索越接越长,碓板亦是越来越长。

看着这井然有序的凿井场面,公明不由感叹道:“虽是邻里相隔,但咱们贡井县却没有卤水,蒲县长啊,公某真是羡慕你们啊!”

“哈哈哈!公县长不必羡慕,以后取出卤水,煎晒成盐后,我便宜卖你便是。”蒲县长大笑道。

“便宜多少?”

公明随即看向蒲县长,眸中泛光,还不忘眨了眨眼。

“额..自是比徐州商人的便宜。”蒲县长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哟!”公明揽过蒲县长,笑道。

“是是是!君子不食言也。”蒲县长急忙点头。

“不过..贡井与富顺离得那么近,地形又相似,你说,咱们贡井县会不会也藏着卤水啊?”公明凝眉问道。

“诶...你别说,还真有可能。”

语毕,便拉着公明,朝县衙走去,“走,找薛主簿去,他知识渊博,定能知晓这产盐地的地貌特征。”

半个时辰后,公明与蒲县长坐于县衙正堂内,听薛主簿分析出盐地的地貌特征。

“通常而言,沿海地出卤最多,因为海盐海盐,自是由海水晾晒蒸发制成的。”薛主簿翻看着竹简,对众人说道。

“那我们富顺呢?并没有海呀,怎么也会出卤?”蒲县长好奇道。

薛主簿笑笑,反问道:“现在没有海,那过去呢?”

“过去...”蒲县长挠了挠头,说道:“我懂了,兴许在盘古开天地时,富顺便是一片汪洋大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海被填了,沧海变陆地,海水就被压于地下,久而久之,便会干涸。”

“而海水干涸后,海水里的盐分便会沉淀下来,与沉积在地底的水分结合后,便化作卤水。薛主簿,可是如此?”公明补充道。

“正是!两位县长皆慧智过人,一点便通。”薛主簿笑道。

“倘若富顺在多年前是一片海,那贡井呢?”公明疑惑道。

“说不定也是一片海。”蒲县长说道。

“若真如此,那咱们贡井肯定也藏着卤水!”公明兴奋地说道。

不过,兴奋过后,他又皱起了双眉,“即便如此,可如何找寻呢?我可不是梅师傅,天赐之人,靠白鹿便能寻到卤水。”

“是呀,贡井那么大。”蒲县长也皱起了眉头。

“下官到是有个方法,但比较笨拙。”薛主簿拱手说道。

“哦?快快说来!”二人同时催促。

“凡是藏卤之地,地表皆湿润。”薛主簿说道。

“但..也有可能是地下水啊!”蒲县长说道。

“是呀!”公明点头附和。

薛主簿笑了笑,继续道:“所以,为了区分是地下水还是地下卤水,便要在地表比较湿润的地方,向下挖掘至连山石后,将一粗瓷碗倒扣于上,掩上泥土。待数天后,将其刨挖出,在日光下蒸发,倘若粗瓷碗的内壁,尝起来有咸味,便证明此处藏有卤水。”

“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却比较耗时。”公明点头道。

“还有。”薛主簿又道。

“薛主簿请讲!”公明抬手示意。

“出卤地的山形地势应该类似,公县长回去后,便可根据咱们这出卤地的山形地势作为参考。”

“好办法,薛主簿可有出卤地的地形地貌图?”公明急忙问道。

“尚无,不过,可以请山匠师父为公县长画一张出来。”

“好!多谢薛主簿的宝贵意见,回去后,我便按照此法执行。”

公明起身,向薛主簿行了个拜礼。

拿到山匠画的出卤地山形地势图后,公明便带着公谦匆匆离去,说要给贡井也挖个卤井出来。

不过,只要他有空,便会再来富顺,查看凿井的进度,顺便学习工人的作业方法。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转眼间,一年的时间便过去,卤井已被凿至尽两百尺深,早已穿透页岩与砂岩,直指最坚硬的岩层部分。

“看来,离泉眼愈发近了。”

王奎捏着一块从扇泥筒里面取出的泥沙,拿在鼻前嗅了嗅。

“哦?王将军,何以见得?”刘衍好奇道。

“与凿水井类似,现在已打过沙石岩层,快打到坚硬的岩层之上了,而井水或卤水,便是藏于这坚硬的岩层之下。”王奎说道。

“王爷,你来闻闻,这泥沙的咸味儿是不是愈发浓烈了。”

王奎将手中的泥沙递到刘衍鼻前,让他细细嗅闻。

“唔..好像,是很浓烈。”刘衍点了点头。

“看来,我们很快便能提取卤水了。”

垂眸看向井下,刘衍眼中的期待愈甚,而井底的打凿声亦是愈发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