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235、235全文阅读

235、235

热门推荐:

从最初级的普通教师, 再到高级教师、资深教师、专业教师、副教授、教授、荣誉教授, 以及最高等级的特级教授。

这个等级每年评一次。

最主要的评判依据为两个,一个是教务处评断的该教师上课质量。第二个是该教师所教授的班级中,出现的优秀学生的数量和质量。

这两个评判依据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评分标准。

虽然第一个评判标准可能会带有教务处人员的主观想法, 但是教师如果对评判不满的话,可以直接向王婉凝或者潘文山提出。

也最大限度的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

目前教师们的等级全都是普通教师, 但是工资暂时不会变化。直到一年之后的教师评级,才会统一调整工资。

而教材研究处的出现, 也弥补了教材一成不变的缺点, 还可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大学教材的收集和整理了。

当然,对于大学教材的收集和整理,会由京城和宁安两个总所的教材研究处去负责, 各地分所的工作内容, 主要是调查研究,收集各处的资料, 以供总所整理。

以及陶?然布置下来的一些大方向的需求, 去调整现行的小学和中学的课本。

比如陶?然将来想要展开的,学生个人兴趣爱好选修课的教材,就需要他们来负责收集材料,整理成册,最后再由两个总所的研究处去撰写成教材。

教材研究处成立之后接到的第一份工作, 便是整理一份适合3到5岁的小孩的早教教材,也就相当于前世的幼儿园课本。

不要以为幼儿园的课本是最简单的,这反而是最难的一份教材!

因为身为成年人, 写这份教材的时候,却必须以幼儿的角度来衡量许多问题。

比如:这些知识小朋友到底能不能听懂?感不感兴趣学?要怎么才能激起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这是瑞朝史无前例的全新命题,因为以前的教材,从来不会考虑到小朋友感不感兴趣,听不听得懂,他们只是填鸭式的张所有的启蒙知识,一股脑的塞进小朋友的脑海中。

至于小朋友听不懂怎么办?那就只能打了。

这也是让陶?然决心办一个皇家幼儿园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世家教育对小朋友都实在是太苛刻了,陶?然希望借由这个皇家幼儿园,能刮起一股贵族圈里面的跟风潮流,让大家将以小朋友为本的教育理念流行起来,而不再是盲目的体罚小朋友。

至于陶?然为何不在民间推广幼儿园?那当然是因为没有钱啊!

而且在陶?然的理念中,五岁之前让小朋友上学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所以为了不祸害普通百姓家的小朋友,也为了省钱,就让普通百姓家的小朋友在五岁之前就好好玩耍吧!

而苦命的贵族宝宝们,陶?然表示,他只能尽量去改善教材以及教学环境。

陶?然不可能阻止世家以及皇族的小朋友们,在五岁之前不接受教育。

毕竟他们的出生,就决定了他们这一辈子,不可能像普通人家一样。既然享受了出生带来的优越条件,那也要承担普通百姓的孩子不需要承担的更多的责任。

当然,这是戚博翰苦口婆心,解释了许久,才让陶?然做出的退步。

而学校规划处,顾名思义,就是要盖更多的新的行知学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当地的地方官少了一件差事。

因为学校规划处干的事情更偏向于统筹,他们会考察当地的实际情况,计算出最适合的行知学院的密度,然后再跟地方官一起合作建设行知学院。

这样一来,行知学院也摆脱了之前瞎几把乱建的状态,在将来行知学院越来越多的时候,规划处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规划处会计算当地学生的饱和程度,而不会让学校乱建造成资源浪费。

不仅是行知小学,当周围的小学,陆续出现需要升级到中学的毕业生时,规划处也要计算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开始建行知中学最为合适。

这项工作虽然在目前为止,到处都没有行知学院的时候,显得不是很重要。但是到将来,这将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部门,而且从现在开始做好统筹规划,会减少将来的很多麻烦。

除了行政处的成立,六月对于行知学院来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期末考试!

对于小学三年级、六年级,以及初三的学生们来说,也是一场毕业升级考试。

而今年的期末考试格外值得纪念的地方在于,这也是行知学院成立以来,第一届六年级学生的毕业升级考试!

没错,这第一批六年级毕业生,正是乐径村行知小学的学生!也是陶?然当年教的第一批学生!

陶?然一直惦记着这群小朋友,在三月份的时候,还特地寄信回了老家,给那群可爱的学生们带来鼓励。

由于不是什么加急的信件,所以这封信在五月末的时候才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眼看期末考试的日子一天一天的接近了,六年级班的班长罗鹏飞莫名其妙的开始紧张起来:“你说,要是我考试没及格的话,该怎么办?”

正在埋头复习的罗乔根本不理会罗鹏飞,看罗乔的模样,似乎恨不得连睡觉吃饭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原本这群小伙子是不紧张的,不就是一场考试而已嘛,难度跟平时的期末考试差不多,对于学习成绩一向优秀的他们来说,根本不成问题。

但是陶?然那封信的到来,显然带来的不仅仅是鼓励,还有更深沉压力。

秦伦看班长没人理,好心得给班长挽尊:“你别紧张,你成绩这么好,肯定不会不及格的。”

“到时候考上中学,再考上研究生,说不定就有机会见到皇后陛下了!”

对于这一群受了陶?然启蒙之恩的学生们来说,再一次见到陶?然,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最高的执念。

他们十分迫切的想向已经爬到了那么高的位置的陶?然,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想向当年的老师骄傲的说一声感谢。

在这种动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这群小伙子在一番埋头苦干之后,终于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整个班不仅一起毕业,还全都一起升入了行知中学!

如今乐径村的家长们,已经不再会阻止孩子们上学了。一来是因为家里的收入,随着一项项改革,有了质一样的提升,也不会缺一个孩子的口粮了。

二来是因为让孩子们读书,那可是皇后陛下的意愿,他们身为皇后陛下的老邻居,皇后陛下故乡的百姓,自然不能给皇后陛下丢脸!就算家里没钱,孩子考上了,咬牙也得送上去念书!

对于小百姓的这些小事情,远在京城的朝中的官员们并不会感兴趣。

在拍卖会结束之后,终于出现了一件,也是戚博翰登基之后第一件,让世家们激动的事情!

戚博翰要给太子公主以及两位小皇子挑选伴读了!

而且这个伴读的形式跟以前也有所差别。皇室的伴读都是一个皇子,跟自己的两三个伴读,组成一个小圈子。

这个小圈子会延续到这几个孩子长大之后,入朝为官时的战队以及势力划分。

所以在以前,太子的仅有几个伴读的位置,是世家的必争之地。但是现在不同,因为这一届要开办全新的皇家幼儿园!

幼儿园是什么,世家门并不关注,最主要的是幼儿园的形制,决定了再也不是太子跟自己选定的伴读在一块玩了!

而是一起读书的世家子弟们,各凭本事去争取太子的好感度,努力成为太子的朋友!

这么一想,戚博翰抛出来的十六个位置,个个都是金疙瘩。

世家之间的争斗,也没有了以往那么火药味浓重。反而是个个都信心十足回家里挑选适龄孩童去了。丝毫不担心自家没有入选的名额。

毕竟整个京城加起来。一流的世家也没有十六家呀!

如果戚博翰要平衡的话,一流世家至少一人有一个名额。剩下的要么给戚博翰想要扶持的二三流世家,要么就给自己想拉拢的一流世家多几个名额。

这么一想,一流世家怎么样都不吃亏,至少有一个孩子能进宫伴读。

而戚博翰的想法跟这些人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他确实想给每个一流世家一个名额,但原因并不是想拉拢他们,而是想要将这些世家的下一代,从娃娃的时候就,紧紧拴在皇室的这条船上。那将来等宝儿登基的时候,状况会比现在好很多。

毕竟套用陶?然的话来说:洗脑,要从娃娃抓起!

将这些娃娃送入皇家幼儿园,将来还可以一起读小学、中学、高中。

这十来年的功夫,把那些世家娃娃们,洗脑成忠君爱国,而不是以世家为先,可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吗?

基于这种考虑,戚博翰做出了一件令人十分诧异的事情。